在疫情形势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,过去数月,印度似乎有意转移民众对疫情的关注,在多个场合卖力宣扬'自力更生'运动,称其将帮助21世纪成为'印度世纪'。所谓'自力更生',就是帮助印度增强制造能力,以更好满足本国和世界的需求。印度的宏伟蓝图不只是说说而已,日前在玩具行业,印度制定了有利于发展的政策,称将'成为世界玩具生产中心'。虽说玩具看上去技术含量貌似不高,但印度的想法能实现吗?
印度总理莫迪在8月30日表示,'自力更生'政策将推动印度成为世界玩具生产的重要枢纽,呼吁企业加大对本地制造的投入来实现这一目标。
配合这一想法,印度推出了包括建立产业集群、实施进口限制等在内扶持玩具产业的措施,比如印度卡纳塔克邦准备在当地打造首个玩具制造业集群,并吸引全球顶尖玩具制造商落户当地,预计5年内吸引500亿卢比潜在投资,创造4万个就业岗位;从9月1日开始,印度对进口玩具实施'强制性质量控制标准',只有符合标准的产品才能进口。
印度鼓励玩具制造本地化并减少对外国的依赖,这对印度玩具业的发展无疑是个好消息。但背后也存在许多难以摆脱的客观难题。
据印度官方的最新数据,今年第二季度,印度GDP同比萎缩了23.9%,远超市场预期(18%)创下有发布季度数据以来的最差纪录。印度的经济表现非常悲观,这将打击本国企业的投资信心。外国投资也一样。受疫情破坏投资信心影响,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预计今年全球的投资将同比下降40%,尤其警告流入印度的外资急剧下降。
另一方面,印度不具备大规模生产原材料的能力和制造玩具的技术。比如印度玩具制造面临原材料短缺问题,这导致当地原材料价格昂贵。再比如,印度生产芭比娃娃,其头发和支架都需要从中国进口。
全印度玩具联合会发言人Rehan Dhorajiwala 就表示,国内企业无法替代进口商,尽管印度出台不少促进印度玩具业发展的计划,但该国玩具产量并未相应增加。精密制造公司Aequs表示,印度缺乏玩具制造的知识和技能,如今印度限制对外合作,将阻碍自己获得外部的知识和技术转移。
目前,全球玩具产业的规模高达1000亿美元,但其中60%来自中国。印度玩具制造面临多种发展问题,能否成为下一个'世界玩具中心',答案不言自明。
实现医疗防护用品产能的突破,或许是支撑印度对'自力更生'计划充满信心的重要原因。在多次公开演讲中,莫迪提到,在疫情出现前,印度没有生产任何个人防护设备和呼吸机,N95口罩的产量也很少。但现在印度有能力出口它们,每天生N95口罩达到20万个。莫迪还曾提到,印度拥有资源和人才,它将生产出最好的产品。
随后,印度公布许多了有利于国货产品发展的政策,比如拟对300余种能够自给的'非必要产品'设置很高的进口门槛、要求国有电信公司用本国的电信设备,直至现在又提出想要成为世界玩具供应基地。
印度不断在'自力更生'道路上加快步伐,目的之一是转移国内的疫情矛盾。进入8月以来,印度是全球新冠病例增长最快的国家,8月30日,印度单日新增病例一度达到近8万例,再创新高。深陷疫情困境给印度制造了各种矛盾,比如供应链受阻、企业倒闭、大量劳动力失业、经济活动无法正常恢复.......因此印度急于提出一个凝聚全民的目标,并付诸实施。
另一方面,印度希望借助疫情带来的全球产业链重构时机,对进口产品实现广泛替代,同时倡导国民购买本国产品,助力培育本土企业,从而推动制造业做大做强,最终抢占全球市场份额,成为出口大国。也因此,不断蔓延的疫情被莫迪多次解读为空前机遇。
虽说印度提出的是'自力更生'计划,但不难看出,这一计划的实质是贸易保护主义,实际上带来的效果可能与计划初衷背道而驰。印度对本国企业过度保护以及限制国外产品进口,将削弱其他国家对印度的投资信心,导致吸引外资的愿望可能落空。
在保护的环境下,缺乏竞争产品和对手也将导致印度企业失去竞争环境,无法提升制造能力,可能导致印度制造实力长期落后世界。比如在去年印度出售的23家国企中,由于长期垄断市场、效率低下,就有7家国企处在常年亏损之中。多次看好疫情是机遇的印度,可能还没有意识到,走向封闭同时可能是个危机。
文章转自金十数据